服务热线:95566信用卡热线:40066 95566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关于中行 > 消费者权益保护
网银登录

2025年“3•15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系列宣传:风险提示|警惕虚假高收益理财平台

2025-03-09

一、案例背景
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,各类理财平台层出不穷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,通过虚构资质、伪造业绩、虚假宣传等方式设立理财平台,诱导消费者投入资金后卷款跑路,造成重大财产损失。此类案件呈多发趋势,需引起消费者高度警惕。

二、案例简介

某地警方破获一起“某鑫理财”平台诈骗案。该平台宣称“年化收益36%-60%”“国资背景担保”,通过社交平台推送广告、发展“理财导师”直播授课等方式吸引投资者。初期以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,诱导消费者追加投资至所谓“高收益项目”。待资金规模达数亿元后,平台突然关闭,投资者本金无法赎回。违法行为涉及一是虚假宣传,虚构“国资背景”“保本保息”等承诺;二是资质造假,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,伪造监管备案信息;三是资金挪用,投资者资金直接进入个人账户,未进行第三方存管。

三、风险提示

(一)骗局典型特征

1.高回报陷阱:承诺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(如日息1%、月息超10%)。

2.资质包装:伪造金融牌照、监管备案、权威媒体背书等材料。

3.资金安全漏洞:要求向个人账户转账,拒绝第三方资金存管。

4.饥饿营销:以“限时抢购”“名额有限”制造焦虑诱导冲动投资。

(二)消费者应对建议

1.核实资质: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“中国证监会官网”等官方渠道查验平台金融业务资质。

2.理性看待收益:警惕年化收益率超过6%的理财产品,牢记“高收益必伴高风险”。

3.保障资金安全:确认资金由银行或持牌第三方机构存管,拒绝向个人账户汇款。

4.保护个人信息:不随意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

凡承诺“保本高收益”的理财产品均属违规,请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。如遇可疑平台,请立即终止交易并举报。

相关信息